一、人员防护与资质要求
(一)专业培训与持证上岗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横剪机操作、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理的专业培训,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后,持有效操作证上岗。严禁未经培训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二)个人防护装备规范
头部与眼部防护:佩戴安全帽(长发盘起),作业全程佩戴防冲击护目镜,防止金属碎屑飞溅入眼。
手部与躯体防护:搬运板材时穿戴防切割手套,但设备运行期间禁止戴手套操作,避免卷入;穿着紧身、无兜工装,严禁穿戴宽松衣物、围巾或佩戴首饰。
足部防护:穿着防滑、防砸安全鞋,防止油污滑倒或工件坠落砸伤脚部。
二、操作前设备与环境检查
(一)机械部件安全确认
刀具检查:确认刀片安装牢固,无崩刃、裂纹或过度磨损;调整刀片间隙至材料厚度的 5%-10%,防止因间隙不当导致材料变形或刀具损坏。
传动系统检查:检查皮带、链条松紧适度,无断裂、脱槽;齿轮箱油位正常,无漏油;导轨、丝杠润滑良好,无卡滞。
防护装置检查:安全光栅、防护栏、刀具防护罩完整无损且功能正常;急停按钮按下后设备应立即断电停机,重启需手动复位。
(二)电气系统安全检查
确认电源电压稳定(AC 380V±10%),接地保护可靠(接地电阻≤4Ω),电气线路无老化、裸露或接头松动现象。
控制柜门锁闭良好,无粉尘堆积,防止短路引发火灾或触电风险。
(三)作业环境清理
清除设备周边杂物、油污及废料,保持通道宽度≥1.2 米,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可快速撤离。
卷材存放架稳固,避免倾倒;废料箱及时清空,防止碎屑堆积影响设备散热或引发滑倒事故。
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规范
(一)严禁违规操作行为
设备运行时,严禁用手直接调整板材位置、清理碎屑或测量尺寸,如需操作必须停机并断电。
禁止跨越防护栏或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入刀具运动区域(安全距离≥500mm),严禁拆除或短接安全防护装置。
禁止单人作业,多人协同操作时需明确指挥信号(如手势、口令),避免误操作。
(二)上料与送料安全操作
材料固定:卷料安装时需对齐放料架中心,用挡块或压板固定,防止卷材松脱甩出;手工搬运板材时需两人配合,避免单手提拉导致扭伤或板材滑落砸脚。
送料操作:必须通过送料辊或推料装置输送材料,严禁用手推送;送料时确保板材平稳,发现卡顿或倾斜立即停机调整。
(三)加工过程监控与异常处理
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若出现异响、振动加剧、异味或加工尺寸偏差(如剪切长度误差>±1mm),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停机检查。
液压机型需监控油温(正常≤60℃)、油压,油温过高或压力异常时及时停机排查;伺服机型关注电机电流,避免过载报警。
四、停机与维护安全要求
(一)正常停机流程
完成加工后,先按下 “暂停” 键,待刀具退至安全位置,关闭伺服电机和油泵,再切断总电源。
悬挂 “禁止合闸” 警示牌,防止误启动。
(二)维护保养安全规范
清理设备台面和导轨碎屑时,必须断电并锁定电源,使用专用工具,禁止徒手清理。
更换刀具、皮带等部件时,需两人配合操作,避免部件坠落或工具掉落砸伤;操作前确认设备已完全停止运转并断电。
定期检查设备润滑、电气系统,维修保养需由专业人员进行,严禁擅自拆卸电气元件或修改系统参数。
五、应急处理与救援措施
(一)紧急停机触发条件
遇以下情况需立即触发急停:
人员不慎接触危险区域或发生擦伤、卷入等意外。
设备失控(如刀具不受控运动)、电气元件冒烟或漏油起火。
安全防护装置失效(如光栅故障未停机)。
(二)应急处理流程
急停后立即切断总电源,锁定配电柜,悬挂警示标识。
若发生人员受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急救(如止血、包扎),并拨打 120 送医。
通知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主管,保护事故现场,配合事故调查。
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定期培训与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操作复训及应急演练,强化操作人员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风险警示标识:在设备危险区域(如刀具、传动带)张贴醒目标识(如 “禁止触碰”“高速运转”),使用黄色警戒线划分安全区域。
安全检查与整改: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设备安全状况及人员操作规范,对发现的隐患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