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为确保硅钢片横剪线安全、高效、精准运行,规范操作人员行为,保障加工质量符合工艺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硅钢片横剪线设备的操作、维护及相关作业人员。
三、操作前准备
(一)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硅钢片横剪线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严禁酒后、疲劳或情绪异常人员操作设备。
操作人员需穿戴好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防护眼镜、防切割手套、防滑工作鞋、紧身工作服等,长发需盘起并戴工作帽,禁止佩戴首饰等可能被设备卷入的物品。
(二)设备检查
机械部分
检查设备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或损坏现象,特别是刀具、送料辊、传动皮带、链条等关键部位。
查看刀具安装是否正确、牢固,刀刃有无磨损、缺口或裂纹,刀片间隙是否符合当前加工硅钢片厚度要求(一般为硅钢片厚度的 5% - 10%),若不符合需及时调整或更换刀具。
检查送料辊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划伤或异物附着,确保送料顺畅;同时确认压料装置工作正常,能有效压紧硅钢片,防止加工时移位。
检查润滑系统,各润滑点润滑油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油路是否通畅,若油位不足或油路堵塞需及时补充润滑油或清理油路。
电气部分
检查设备电源接线是否牢固,有无破损、老化或裸露现象,接地保护是否可靠,接地电阻应符合安全标准(≤4Ω)。
打开控制柜,检查内部电气元件(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PLC 等)外观是否正常,有无烧焦、异味或异常声响,接线端子是否松动,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
检查操作面板上的按钮、指示灯、显示屏等是否正常工作,各功能按键是否灵敏可靠。
传感器及安全装置
检查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等检测元件是否清洁,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功能是否正常。可通过模拟检测信号,观察设备是否能做出正确反应(如送料到位检测、刀具位置检测等)。
测试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急停按钮、安全光栅、防护栏等。按下急停按钮,设备应立即停止运行;遮挡安全光栅,设备应能及时停机,确保安全防护装置灵敏有效。
检查废料收集装置是否完好,确保废料能够顺利收集,避免堆积影响设备运行或造成安全隐患。
(三)材料准备
根据生产任务要求,准备好相应规格、牌号和数量的硅钢片卷材,检查硅钢片表面质量,确保无明显划伤、锈蚀、变形等缺陷,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需及时更换。
将硅钢片卷材平稳放置在放料架上,确保卷材中心与放料架中心轴对齐,并用压块或其他固定装置将卷材内孔固定牢固,防止卷材在加工过程中松脱或跑偏。同时,通过导向辊调整硅钢片的进料方向,使其中心线与送料辊、刀具中心线一致。
在数控系统中输入或调用与本次加工硅钢片相对应的加工程序,包括剪切长度、宽度、数量、速度等参数,并仔细核对程序参数是否准确无误,确保符合工艺要求。
四、运行中操作规范
(一)开机操作
接通设备总电源开关,打开控制柜电源,等待设备控制系统启动并完成自检,观察操作面板显示屏上是否有报警信息。若出现报警,需根据报警提示内容及时排查故障,待故障排除且报警消除后,方可继续操作。
依次启动辅助系统,如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如有)等,确认各系统运行正常,无异常噪音、振动或泄漏现象。检查润滑油是否正常输送至各润滑点,冷却液流量、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在操作面板上选择 “手动模式”,通过手动操作按钮或手摇脉冲发生器,将设备各运动部件移动至初始位置或合适的加工起始位置,确保刀具、送料辊等部件无干涉现象。同时,进行手动送料、退料操作,检查送料机构运行是否顺畅,速度是否均匀。
完成上述操作后,在操作面板上选择 “自动模式”,按下 “启动” 按钮,设备开始自动运行。密切观察设备启动过程中各部件的运行情况,包括送料速度、刀具剪切动作、传动系统运行状态等,确保设备启动正常。
(二)加工过程监控
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需始终保持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密切关注。注意观察硅钢片的送料情况,确保硅钢片平稳、顺畅地送入设备,无打滑、卡顿或歪斜现象。若发现送料异常,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运行。
实时监控加工质量,定期(每加工 5 - 10 片)检查剪切后的硅钢片尺寸精度(长度、宽度误差应控制在 ±0.1mm 以内)、切口质量(切口应平整、无毛刺、无撕裂现象)及表面质量(无划伤、压痕等)。如发现质量问题,需及时调整设备参数(如刀具间隙、送料速度等)或更换刀具,必要时停机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直至加工质量符合要求。
留意设备运行声音,正常情况下设备运行声音应平稳、均匀。若出现异常噪音(如刺耳的摩擦声、撞击声等)、振动或异味,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停机,切断设备电源,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查找故障原因并及时处理。在故障未排除前,严禁重新启动设备。
密切关注设备操作面板上的各项显示数据,如加工数量、运行速度、电机电流、液压系统压力(如有)等参数,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若发现参数异常波动,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必要时停机检查设备。
当设备需要中途暂停时,可按下操作面板上的 “暂停” 按钮,设备将停止当前加工动作,处于暂停状态。如需继续加工,再次按下 “启动” 按钮即可。在暂停期间,操作人员可以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或调整,但严禁在设备未完全停止运行时进行危险操作(如清理废料、调整刀具等)。
(三)异常情况处理
设备故障: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如刀具卡死、传动系统故障、电气故障等),操作人员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切断设备电源,悬挂 “禁止合闸” 警示牌,并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在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擅自拆卸或修理设备,同时详细记录故障发生时的现象、设备运行状态及相关参数,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信息。
材料问题:如加工过程中发现硅钢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如大面积锈蚀、变形无法正常加工等),应立即停机,将不合格材料从设备中取出,并做好标识隔离存放。同时,及时向上级主管汇报,根据指示更换合格材料后再继续加工。
人身伤害:一旦发生人员受伤事故,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停止设备运行,迅速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并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如止血、包扎等)。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 120),通知相关部门和领导,保护好事故现场,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五、停机与维护
(一)正常停机
当完成本次生产任务或需要暂时停机时,在操作面板上按下 “暂停” 按钮,待设备各运动部件完全停止运行后,选择 “手动模式”,将刀具、送料辊等部件移动至安全位置(如刀具抬起至最高位置,送料辊退至初始位置)。
依次关闭辅助系统(如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然后切断设备控制柜电源,最后关闭设备总电源开关。
将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开关恢复至初始状态,清理设备操作现场,将剩余的硅钢片材料、工具等整理归位。
(二)设备清洁与日常维护
设备停机后,使用毛刷、吸尘器等工具及时清理设备表面及内部残留的硅钢片碎屑、灰尘和油污,特别是刀具、送料辊、传动部件等关键部位,确保设备清洁。在清理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坏设备的零部件和电气线路。
检查刀具磨损情况,若刀具磨损严重(如刀刃钝化、缺口较大等),需及时更换新刀具。更换刀具时,应严格按照刀具更换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刀具安装正确、牢固。同时,对新安装的刀具进行调试,检查刀具间隙、平行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传动皮带、链条的张紧度,若皮带、链条过松或过紧,需进行调整。对于磨损严重的皮带、链条,应及时更换,以保证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
定期(每周至少一次)对设备各润滑点进行补充润滑,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润滑油型号和润滑周期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各运动部件得到良好的润滑,减少磨损。
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老化现象。对松动的接线端子进行紧固,对老化或破损的电线电缆及时更换,确保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加工数量、故障情况及维护保养内容等信息,以便于设备管理和故障追溯。
(三)定期维护与检修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硅钢片横剪线的定期维护与检修计划,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运行状况,定期(如每月、每季度、每年)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定期维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设备机械部件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如校准刀具平行度、调整送料机构精度等;对电气系统进行深度检测,如检测电气元件性能、测试控制系统功能等;对液压系统(如有)进行压力测试、密封性能检查和液压油更换等工作。
在定期检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维修手册和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零部件,确保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检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各项功能是否完好,并做好检修记录。
六、培训与考核
企业应定期组织硅钢片横剪线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本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新入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在岗操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培训与考核工作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培训记录和考核结果应妥善保存,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和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